坦率地说,个别中小企业主选择欠债跑路和跳楼等个案确实具有震撼效应,但仅借片断现象就给民间借贷市场贴上风险失范的标签,无形中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一旦外需波动较大,就直接给中国宏观经济造成震荡,有时这样的震荡甚至伤筋动骨。但另一方面,其也会使中国目前的贸易机制、汇率和货币政策面临巨大挑战。
人民币机会来了吗?自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在艰难前行,全球储备货币改革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应对措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缓慢推进近来准备推进的人民币国债在港发行,以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国际化的坚实一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因此,一旦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减少中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而且将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这两年来,人民币的贸易计价比例和规模扩大很快。
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对人民币而言,却是日益强大的10年。在资金推动下,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将越过发展的临界点,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这类产品带来的收益更大,交易更活跃,资金与交易的乘数更大,会刺激更大规模的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进而带动离岸人民币存量增长。这是国家之幸,也是香港之福。据媒体报导,中国证监会正在制订中国内地的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就境外募集的人民币投资内地证券市场(即业界所说的小QFII)的相关规定,预计不久即可出台。在这里,我想重申一句我年初讲过的话,香港要以当初迎接中国改革开放的激情和敏捷,迎接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历史机遇。
集腋成裘,到今年7月底香港人民币存量达到1,037亿元。如何激励贸易商选择以人民币结算,是现阶段的重点所在。
香港必须拿出实际行动完善自身,才能够搭上人民币国际化这趟列车。问题二: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可行吗?人民币国际化的三部曲是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及储备货币。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等部门适时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措施,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民币被中国贸易伙伴逐步接受为结算货币,将加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更为中国政府的汇率政策增加主动性与灵活度。
我们不仅要有信心去迎接机遇和挑战,还要下定决心去认认真真做事情,做好相应的准备。(一)初始流动性保障此阶段推出的人民币债券、股票、期货等产品的初始发行与二级市场交易须有充沛的人民币流动性相匹配。这些资金可能来自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央行与人民银行达成的人民币互换协议的安排。而要想发展足够规模、足够多、足够交投活跃的产品,还须研究两个重要课题:一是必须有足够的初始人民币流动性,保障发行与交易成功。
二,人民币流出与回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幅增强。促进中国经济增量之平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一种论调或许大家还记得,说中国的廉价产品压低了美国的物价,中国大量外汇投资于美国的债券压低了美国的利率,结果导致美国流动性泛滥及房地产泡沫,并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
三,在长期内(20年后)逐步成为储备货币。这样,贸易项下完全开放的两大流出与流入主渠就处于干涸或细水状态。
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要争取国际用家接纳和使用人民币。第三,目前国内人民币总规模达到60多万亿,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总而言之,人民币投资产品的丰富、活跃,将会激励越来越多的贸易机构选择以人民币结算,并将人民币投资于相关的产品。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走得稳,在方向明确道路清楚时,还要尽量走得快。把握住这个机遇,就能在服务国家的同时,为香港再创辉煌。相应地,人民币的FDI(境外人民币对内直接投资)管理应与外汇FDI管理有所不同。
那么,香港应做些什么?我认为,现阶段要解决好信心和决心两个问题。(二)回流保障人民币离岸业务大规模发展的第二个课题指的是必须有足够的回流。
而快车道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一,人民币境外产品的规模化、多样化与收益曲线的上升。中国庞大及持续的贸易顺差一方面将这种不平衡带到全球经济体中。
问题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发展路径是什么?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路径是:一,在中期内(5-10年)逐步成为广为接受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在具体操作上,没有人民币的境外投资者可用外币向资金池兑换人民币来参与这些产品的投资与交易,而已有人民币的投资者可直接进入发行和交易环节。
境外人民币的投资产品不会马上全面铺开,将有一个试点和先后推出的过程。水首先在境外活了,有条件接受更大、更多的鱼。在共同推进中国公司海外融资上市和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香港显示出了在市场监管、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实力。与此同时,也会有大量人民币会长期自然存在于境外流通之中,进而更加促进境外人民币与产品增长的良性循环。
来源:《新世纪》 进入专题: 人民币国际化 。4) 允许内地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以个案方式申请将人民币调往香港,专门用于申购某个投资产品(如人民币计价的股票)。
中国今天已基本开放了人民币在贸易项下的管制,也就是说,只要是贸易结算,人民币可大规模流出去支付进口,也可大幅流入接受出口支付。同时可以利用离岸市场的优势,弥补国内金融市场在法律和市场设施方面的发展中的时间差。
这一点在金融领域尤其如此。离岸中心与在岸中心要分离开来,才可以确保离岸业务不会冲击在岸业务。
总体来看,目前香港市场已有一千多亿人民币的存量,主要由个人持有,初始驱动力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投资产品则是存款、国债、保险和基金等为数不多的定息产品。该资金池设有上限,以避免其成为境内人民币无序流出之渠道。如何让这两条主渠流起来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在资本项下未开放前的中期目标。中国的发展与开放永远是香港最大的福音。
而人民币在向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话语权提升的具体体现。它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促进了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创和推出新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包括企业和个人的人民币存户服务、国债和企业债的发行和交易、人民币为单位的保险及基金投资产品等)。
这一阶段的发展主题就是提速、扩容、增量,早日使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临界点,以推动大规模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因此,推出这一类产品上市时,在充分利用已出境的人民币存量同时,可考虑临时向离岸市场注入人民币,以弥补可能的人民币存量暂时的不足。
第二,两制指香港在政治、经济、法律体系上是独立的、离岸的。这一阶段主要的特征是香港经济金融部分存量资产人民币化,譬如存款人民币兑换、人民币保险产品、基金产品。